【视点】山东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的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23-09-19 字体大小:

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下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山东全省积极开展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省级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从试点探索到深入推进,通过“建机制、定指标、重应用”,山东省努力把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打造成“三个平台”,积极构建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的“山东模式”。

一是建机制,将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打造成普及绩效知识、凝聚绩效共识的平台。研究制定《山东省省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部门和单位预算整体绩效评价重点、指标设置、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及结果应用等内容,建立“部门自评+财政评价”工作机制。同时,将省直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工作情况纳入“省直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各部门将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重点拓展至整体支出绩效管理,以此强化部门的绩效理念。

二是定指标,将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打造成加强预算和绩效管理的平台。结合山东实际,以预算资金作为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社会效应5个方面设置25项细化指标,制定“可操作、能比较、有创新”的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2023年,开展整体绩效评价的部门扩大到20个,并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省级预算部门财政评价“全覆盖”。

三是重应用,将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打造成统筹部门单位资源、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平台。从完善政策、调整资金、强化管理等方面加强结果应用,严格落实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直接挂钩的规定,按照省财政厅相关要求,“对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结果为“中”或“差”的,分别按照2022年部门预算中商品和服务支出的2%、5%压减2023年预算。”对于评价得分前3名的部门,省财政厅予以通报表扬;对于评价结果为“中”的1个部门,压减其2023年度2%的商品和服务支出预算安排。

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整体绩效管理经验

按照山东省关于全面实施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的改革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各市县采取“先试点—再扩面—全覆盖”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工作,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整体绩效管理经验。

济南市在“覆盖范围、管理链条、管理质量、系统推进、结果应用”等方面梯次推进,从2021年起,市和区县实现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制定出台相关办法,建立了以指标体系构建为起点,涵盖目标编报、部门自评、绩效报告、财政评价、结果应用六个步骤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同时,找准指标体系设置的关键点,在整体目标申报环节,统一申报模板,从基本运行、重点履职、综合效益三方面设置涵盖预算编制、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10个方面21项内容的“规定动作”,各部门亦可根据本部门职能特点创新“自选动作”,并将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目标设置相衔接,从投入、产出和效果三个维度综合评价部门预算整体绩效。建立部门整体预算绩效报告制度,将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目标和自评情况向市人大报告,财政评价情况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务会研究审议,压实部门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

临沂市坚持制度引领,制定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方法和报告模板,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对部门预算整体绩效和履职效能进行评价衡量。研究制定市级财政预算绩效指标库,收录部门整体绩效指标2580个,印发给各区县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参考使用,有效提高了绩效目标质量,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

济宁市坚持试点先行、创新突破,2019年启动部门整体绩效管理,2021年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审计局、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协同联动机制的意见,同步印发市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市直部门全覆盖。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2022年形成1288个核心绩效指标,实现部门整体绩效指标标准、评价方法、实施模式和结果应用“四统一”,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持续提质增效。

当前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缺少整体绩效管理顶层制度指导、整体绩效管理基础较弱、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大多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优化、被评价部门过度关注评价得分和整体绩效评价工作部门协同不够等。对此,将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进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

建章立制,明确整体绩效管理规范。根据财政部关于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新要求,建立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闭环工作机制,立足山东省实际,修订管理办法,制定相关操作规程或工作指南,为各部门开展整体绩效管理提供遵循和参考。

夯实基础,提高绩效目标编制和自评质量。明确整体绩效目标编制要点,结合部门或行业规划、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部门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中长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按照细化量化的原则,参考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编制要求,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为职责履行(产出)和履职效能(效益)指标,并参考各类标准、往年目标完成情况或绩效评价结果,合理设置指标值。同时,加强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借助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力量,对部门编制整体绩效目标提供辅导,建立“共性+个性”部门整体目标指标库,推动目标编制更加规范合理。

突出绩效,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预算安排—过程管理—产出效益”这一逻辑设计一级评价指标框架,从资源配置、预算、资产、政府采购、会计和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及社会效应等方面设定评价指标。结合近两年整体评价和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优化调整部分指标:过程管理方面,考虑部门预算资金规模、支出项目数量等实际,按照细化分类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预算和项目管理指标设计,体现不同部门的差异性;部门履职效能方面,将评价指标设置与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相衔接,既要体现部门个性化特点,也要全面反映部门履职情况;社会效应方面,适当降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分值占比,合理考虑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有关情况,使部门综合绩效得到全方位展现。

有效管用,确保评价结果得到充分应用。建立完善评价结果整改应用机制,督促被评价部门落实整改,不定期抽查整改情况,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与部门考核挂钩,促使被评价部门从“重分数”向“用结果”转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23年8月26日“绩效新时代”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