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统筹谋划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

发布时间:2023-09-12 信息来源:xxxx 字体大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公共资源的“蓄水池”“聚集地”,截至2021年底,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54.4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以下简称资产绩效管理)是指,财政部门等资产管理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运营效率和使用效益,以预算为主线,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资产管理全过程,开展资产配置决策的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运用等管理工作。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对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职、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的政策法规密集出台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建立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的政策法规。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2019年,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要求,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202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要求,运用有关评价指标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并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2021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要求,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指标和标准,有序开展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工作。

各地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近年来,中央部门和全国各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从中央部门来看,2022年,国管局印发《关于提高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刚性约束,加强投入产出分析,树牢管理绩效理念”。2023年,国管局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并随通知下发了资产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今年5月22日至26日,国管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集中评审工作,这意味着中央层面将完成一轮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试点。

各地积极探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与管理,形成了特色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江苏省打造“全链条、全方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式,先后出台了《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江苏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江苏省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导则》等制度文件,建立了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首个地方标准和操作规程。2021年12月,河北省财政厅研究出台《河北省省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办法》,围绕管理规范、信息完整、提高工作效率等内容,制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探索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2022年3月,陕西成立首个地方人大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第三方机构库。2023年4月1日起,陕西省开始施行《陕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条例》,其中明确提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绩效评价应当包括国有资产配置合理、使用节约水平,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专项绩效评估。

 “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等问题依旧存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依旧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等问题:

一是制度体系不健全。目前尚未在全国层面颁行统一的资产绩效评价与管理制度办法、操作指南、示范案例。

二是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实践中,存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权责边界不够清晰、衔接不够紧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尤其是在重大事项、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事项上,责任清晰、协同推进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衔接不紧密。实践中,存在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资产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不成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统筹协调不够,资产配置预算与存量资产使用、投资运营、处置等环节缺乏衔接等问题。

四是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分类型、分行业的资产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还在探索中,各地标准与内容不一,难以满足全过程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

五是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资产绩效管理尚未实质性嵌入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财政部门、有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尚未完全共用共享。

从多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理顺部门职责、强化预算管理、完善指标体系、推进信息化进程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推动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与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资产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按照法定要求,在现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践基础上,制定并出台全国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与管理办法》,明确各方职责、流程、方式方法、结果应用等要求。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与管理指南、示范案例等。制定分类型、分行业、分层级的共性指标框架,引导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二是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职责。将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职责内化到国有资产管理各方主体职责中。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资产事项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指导和监督,各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好资产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绩效管理机制。

三是以预算为主线,推进资产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体系。各部门和单位应当对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报严格审核把关,合理估算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耗费的资源,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分类标准,依据配置标准细化资产预算,按照打通资金和资产、存量和增量,以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国有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推进国有资产配置向薄弱环节倾斜,从源头促进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资产的预算绩效目标和管控节点,设立对应的资产管理岗位职责考核指标,对照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资产绩效评价,加强结果应用。

四是完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启动分类型、分行业、分层次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在指标设计中兼顾资产管理过程、资产配置、资产利用、资产效益等方面内容,在共享共用、可比可测的基础上,体现不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行业特点和管理实际。

五是加快资产绩效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推动预算管理、财务核算、部门决算等系统的有效衔接,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将资产绩效管理体系嵌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体现绩效管理要求,落实资产人人管、人人管资产的目标,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23年8月12日“绩效新时代”专刊